您所在位置:

永正二十年:王永正和他的裁缝店

永正二十年——
王永正和他的裁缝店

    在人们的印象中,裁缝店应该是做服装的小店,规模大一些的充其量也就是前店后厂。可我笔下的“永正裁缝店”却和一般意义上的裁缝店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今的“永正裁缝店”占地八万多平米,年产二万多套服装,产值上亿元,在单裁单做的同行业中规模无人能及。
    对于“永正”从事的行业来说,我的确是局外人,我在此之前与他的创始人王永正从未谋面,也没有直接接触过这家企业,只是在天津繁华的金街和北京寸土寸金的王府井上见过他们门面很大也很气派的店铺。这也是多年以前的事了,当时我心中就掠过这样一个念头,
这家裁缝店了得!
    在之后的岁月里,永正的名字就纳入我的视野。从朋友的谈话和媒体的舆论中,我得知,这家企业的创始人王永正的个人事业是从25岁开始的。当时他赤手空拳,无靠山,无资金,凭着激情、勇气和智慧,打拼出一片独属自己的天空。白驹过隙,岁月荏苒,如今的“永正”成就非凡,享有盛誉。

并不遥远的过去

    王永正1962年出生在天津,祖籍河北。追溯家史,他的祖辈从未操持过使他日后声名显赫的制衣行业,几乎都是与土地打交道,兢兢业业,勤劳而又本分。1969年,已经 7岁的王永正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回到城市,进了塘沽铁路小学。爱上服装这一行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时王永正已在塘沽三中念书。
    那时的上海是中国流行服装的策源地,父亲是个老铁路,经常有到南方出差的机会,常常精心挑选几件好看的衣服带给孩子。穿上从上海流行过来的衣装应该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可是王永正总是吹毛求疵地挑出一大堆毛病,肩大了、袖长了,然后就是大卸八块地给拆了。本是一件完整的好衣裳,在他不辞辛苦地一针一线下被残忍地肢解了,母亲气得不得了,说:“你这不是活糟蹋东西嘛,好好东西弄成这样。”王永正说:“我保证,明天早上一定把这件衣服做好了。”
    那一夜,永正的那间小屋灯光彻夜未息,那架“蝴蝶”牌缝纫机清脆的哒哒声时断时起。转天清晨起来,母亲看见儿子穿着经过自己改造过的衣服站在面前,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孩子长大了!从小拆小改到大拆大改,从大拆大改到自己设计加工;从给自己和家人,到给同学、朋友和邻居,以及父母的同事;从一般的制服到结婚的礼服,没有王永正不敢做的。他做的衣服比商场买的经济、时髦和漂亮,在朋友圈里王永正渐渐有了一些名声。    1980年,王永正高中毕业,分配到铁路新港货运处当了一名调度,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比较枯燥。很长一段时间,他情绪不好,夜里闲下来,常站在风里,望着一辆辆远去的列车,想着自己现在的生活:这样的工作谁都能干,根本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渴望找到一条道路,把自己的本事卖给千家万户,让技术变成利润,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将目光锁定在西服上,西服原本是欧美国家的一种传统服装,在20世纪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西服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后来由于历史原因,终结了。也就是从那一刻,王永正立下了继承先人们“量身定做”制衣理念、创造出一个不可替代的终身品牌的宏愿。    1983年 7月26日这一天,天气酷热,可王永正的心比它还热。没有鲜花,没有仪式,一个人,一台机器,一把尺子,一个案子,鞭炮一响,当时中国最普通、也是日后中国最不普通的裁缝店开张了。

蛇吞象的故事

    “永正”像喷发的火山一样,事业的发展如日中天。1991年,永正的生产规模已不能适应市场鲸鱼大口般的需求,尽快寻得一个更大场地成了王永正的当务之急。正在这时,一家国有企业的建材厂停产了,三层高的厂房空置下来,很顺利地完成了租赁交易。
    厂房有了,生产规模扩大了,设备、人员成了问题,一个朋友告诉他,四川一家服装厂倒闭了,一色日本兄弟牌的电动机子急于出手。王永正连夜乘火车入川,而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将机器设备托运回津的时刻,对方主动提出了一个问题:“王老板,看你买了这么多机器,有操作工吗?”永正毫不讳言,说:“说实话,正在招人,可来了就能独当一面的人太少了。”对方当即提出将一批四川的年轻操作工介绍给永正。没想到,回津后,一上机器就全露馅了,原来这是一群完全没有经过培训和实际操作经验的毛孩子,连制衣起码的常识都不明白。
    有人提议,让这批孩子稍加训练就硬上,王永正坚决顶住了,他是视质量为生命的人,决不会允许有任何瑕疵的产品打着“永正”牌子进入市场。在困境面前,王永正没有乱了方寸,困难其实也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动力,它在折磨人的同时,也在砥砺着人的意志。此一刻,他想到那些与自己朝夕相处、亲如兄妹的老职工,于是开始了寻访之旅。在经历种种艰辛之后,车间的马达声又轰鸣起来了,“永正”又一次战胜艰难,上了新的高度。
    1995年 5月,当“永正”制衣蒸蒸日上之时,王永正又做出惊人举动,成就了蛇吞象的神话。天津服装三十厂位于塘沽区三槐路,这是一家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中型国有企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辉煌后,变得一蹶不振、黯然无光。工厂两年不开工资,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将工厂里一切能变换成现金的原材辅料,折腾到厂外去卖,然后按人分钱。后来事情发展到更为严重的程度,无饭吃的工人们开始四处上访,先到区里,后又
到市政府静坐,一招不成,愤怒的工人又议论着要去中南海国务院闹事。塘沽区政府心急如焚,如何解决这块烫手的山芋,成了一块心病。
    服装三十厂沦落到这个地步,作为局外人的王永正暗自着急,他主动与有关部门就兼并的细节进行框架式的谈判,最后敲定以 800万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天津服装三十厂全部资产和接管企业现有的全部职工,此消息一出,服装三十厂一片哗然。1995年 5月的一天,王永正召开了接手服装三十厂后第一次全体大会,车间内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几百人屏住呼吸,静静地听着这位新当家人发号施令,以忐忑的心情等待着不可预知命运的降临。
    沉寂多年的车间又恢复了活力,随着王永正一声“开工”令下,全厂的生产线开足马力,订单纷纷而来。王永正不仅信守诺言补发了职工所欠工资,而且奇迹般地使萧条多年的这个企业起死回生。
    2004年 1月,位于开发区5大街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终于完工了,当王永正拉着女儿的手站在这座新办公楼上的时候,他发现这座建筑恰好位于开发区轴线上,与管委会遥遥相对。他激动地冲着灯火阑珊的城区方向挥了挥手,大声喊道:“‘永正’,你一定会成为
百年老店!”
    声音在开发区上空回响,在中国,也必将在世界回响!

  永正语录
◎现在的“永正”不光是属于我们王家的,“永正”是全体永正人的。从小处讲,“永正”是大伙的饭碗,从大处讲, “永正”是全社会的财富。
◎裁缝店不是“永正”的独自发明,裁缝店在国际上的含金量很高,是有着深远文化底蕴的服装业中的王牌,是服装业最高级别的头衔,具有一种品位和尊严的象征。(文/傅国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