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滨海新区以现代产业为主导 培育区域经济新引擎




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
  
空客生产车间

膜天膜生产车间
    刚刚闭幕的滨海新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到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元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00亿元,服务业比重达到35%,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40%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为实现该目标,新区将以发展现代产业为主导,狠抓实体经济不放松,充分发挥高端制造业的强劲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有效支撑,率先打造经济腾飞升级版。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高端生产性服务为重点
  滨海新区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以高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航运物流、特色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老、信息消费等新的增长点。“滨海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突出的区位优势、强大的产业支撑、创新的体制机制和优良的政策环境。”天津财经大学滨海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盘铭教授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区区域位置优势明显,且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和航空货运机场。作为天津的工业承接地,新区拥有强大的产业支撑。航空航天等八大优势产业迅速发展,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汽车等循环经济产业链。与此同时,滨海新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金融创新不断深入,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企业超过2000家;中新天津生态城企业实行意愿结汇,金融资产交易所交易网络覆盖全国;融资租赁公司业务总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新区在财税、金融、土地、工商管理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初步形成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必定使服务业成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张盘铭介绍。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新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中介服务和会展业。其中,现代物流以天津港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为龙头,形成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于一体的现代物流网络。

  此外,新区以滨海旅游区为龙头,建设沿海沿河重点旅游项目,精心打造“休闲度假游”、“海滨观光游”、“现代工业游”和“文化历史游”四大优势旅游主题活动项目;金融方面建设以于家堡金融聚集区为主要载体的金融改革创新基地,逐步形成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业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为契机,聚集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文化产业方面发展动漫、影视、数字媒体等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则建成了响螺湾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开发区现代服务产业区(MSD)、天保国际商务园、渤龙湖总部基地和北塘经济区中小企业总部基地;此外,服务外包、中介服务和会展业也在近两年快速发展。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确定发展“路线图”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区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这一目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张盘铭教授说。为更好地引领、支持产业发展,新区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潜在优势,编制出台了《天津市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产业发展的“路线图”。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新区将依托现有的功能区和工业园区,围绕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科技和节能环保这七大产业,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国内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其中,航空航天和新能源将建设世界级产业基地。

  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区政府设立了2.4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自主创新重大平台与环境建设、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型企业成长助推、社会发展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等方面给予资金补助;设立5000万元培育资金,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新兴信息与网络、高端设备制造、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节能环保、海洋工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的培育和扶持;设立4000万元节能专项资金,用于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推广应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产业、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等节能项目补助或奖励。

  下一阶段,滨海新区将促进临空产业区、开发区西区和滨海高新区航空航天产业的加速聚集;推进蓝星化工基地、中海油天津研发产业基地等项目,形成大型石化产业链;加快力神电池扩能、友达光电等项目建设,推广应用新型动力汽车,发展核电设备、绿色煤电和地热利用技术;力争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新能源三大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产值规模达8000亿元;打造信息技术、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国家级高端制造集群,产值规模力争达到12000亿元,每个集群形成4至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借重首都发展资源
  滨海新区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促进科技与三次产业相融合,提高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引进和建设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科技基础设施,持续深化“京津科技新干线”建设,打造京津创新创业共同体,把未来科技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平台。努力形成一批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扶植一批“杀手锏”技术产品。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实现协同创新。

  “加快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借重首都资源不可或缺。”张盘铭教授表示。今年5月,滨海新区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签署合作协议,从今年起,双方在滨海新区共同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滨海高新区、天津港保税区等地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基地,为中关村企业搭建孵化平台,推进集成电路设计、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合作。根据协议,天津滨海新区将从中关村分流一部分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围绕天津滨海新区八大支柱产业和重大科技项目,吸引上下游、同行业企业落户天津滨海新区,使京津冀区域实现经济一体化发展。滨海新区还将在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孵化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合作和重大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为落户企业提供税收、资金支持、融资贷款、房屋租金、人员落户等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吸引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到天津滨海新区发展。

  此外,滨海新区将落实《天津滨海新区国家863计划产业化伙伴城区建设三年规划》,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依托已有创新优势和国家产业化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和各种软硬件配套设施,建成10个国家863计划研发转化基地,形成成果产业化聚集效应。同时,针对在北京的央企、跨国公司、集团总部、研发机构集中的优势,重点引进总部、产业龙头企业、高科技企业和产业带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高附加值项目;加强与研发机构合作,建立产业技术联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预计到2015年,滨海新区将引进国内500强企业50家,投资总额达到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