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为了中国400多万心血管病人:记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晓程

    他曾被英国剑桥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国际传记中心列入《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国际传略词典》、《世界5000人》、《国际杰出领导名录》和《500名有影响的领导者》等国际传略文献。
    他曾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国家教委和人事部联合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称号,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他曾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在内的多家新闻媒体上百次追踪报道,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和天津电影制片厂曾分别以他为原型拍摄了电视专题片《求索》和故事片《归国留学生》。
    ——他就是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晓程。
    刘晓程,1949年 7月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理事、中国红十字会高级顾问、北美胸外科医师会(STS)国际会员、艾森豪威尔Fellow(EF)及其国际顾问委员会(IAC)顾问。


为了中国400多万心血管病人
——记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晓程

晓界生死,程接古今

    刘晓程任心外科医生25年,完成手术8000多例,在他20多年的手术生涯中,经历过许许多多写在生死边缘的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而作为一个国际顶尖的心血管病专家,他不单单以医术赢得尊重,他曾放弃海外高薪回到国内;他曾放弃大医院舒适的工作环境回到家乡;他甚至放弃了晋升卫生部副部长的机会,辞职创立世界级的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初见之下,刘晓程院长随和沉稳、温文尔雅,而在平淡、谦和的背后,刘晓程院长以其激荡起伏、奋勇不息的人生历程书写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瑰丽画面。
    “我之所以不在国外当医生过好日子,之所以两次毫不犹豫地打碎有的人求之不得的、自己亲手建造的‘琉璃塔’,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泰达创办这所没有行政级别的心血管病医院,就是要打破现行的医疗体制,倾心竭力地为平民百姓服务!”刘晓程院长坚定地说。“为平民百姓服务”这句看似简单的话从始至终贯穿于刘晓程25年的职业生涯中,这句话几乎成为他25年来行医为人的庄严使命,在刘晓程神情中透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那样子与其说是一名医生,不如说是一个满怀伟大信念的信徒。
    二十多年间,早已数不清有多少患者的多少封感谢信,老抗联战士、黑龙江省老省长陈雷同志曾经赠给他一幅金匾,刻着“晓界生死,程接古今”八个大字;曾有患者家属一次次跪拜在他的面前,并将一幅“仁心仁术除疾患,全心全意为患者,柳叶神术冠天下,济世丹心惠众生”的牌匾敬赠于他……
    2002年10月末的一天傍晚,秋风瑟瑟,凉意袭人。从天津塘沽狭窄的火车站口走出一位憔悴不堪的中年农民,怀里抱着骨瘦如柴的妇女。他们从牡丹江上车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硬座,这妇女患有严重风湿性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心脏病,已属晚期,心衰三度,不能行动,体重不足38公斤。她的生命就像秋风一样盘旋在细若游丝般的呼吸中,随时可能飘走。十几年来,他们倾家荡产跑了好多家医院,最大的收获就是那份沉甸甸的、被宣判死刑的病历……这次,他们终于打听到刘晓程的下落,就怀着最后一线希望千里迢迢跑来找他。
    一个濒临死亡的灵魂一直徘徊在无影灯下。刘晓程要为病人心脏实施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替换术,而且由于病人肝功能极差,渗血不止,无法关胸。23时一刻,死神终于退却,手术获得了极大成功。10月28日从此成为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的纪念日——为了纪念一个普通农妇的新生,也为了纪念救死扶伤精神在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永远发扬光大。
    在一次次成功的手术中,刘晓程感受到莫大的欣慰,而为之付出与舍弃的也实在太多太多。当他积极投身于医学事业之时,母亲晚期心衰,作为家中惟一儿子却不能在身边照顾,老母亲患类风湿的手连筷子都不能拿,却颤抖着一笔一笔、郑重地为他写下了八个大字:“医乃仁术,好自为之。”老人在弥留之际,最终还是没能看上儿子最后一眼。这八个字成为刘晓程永远的怀念,也成为他咏念终生、用以铭志的行医准则。

创建一所世界一流的心血管病医院

    中国现有 400多万需要手术的心脏病人,但得到手术的比例仅为1%,余下的 400多万心脏病人将揣着“破碎”的心,日夜盼望着白衣天使能拯救他们的生命。但是,或因贫穷,或因昂贵的医疗费用,或因排不上号住不上院,或因庸医的误诊,使多少病人苦苦等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过早地结束了本该延续几十年的生命。
    “我从澳大利亚归国后,就萌发了建立一座好医院这个想法。是泰达帮助我实现了办一所好医院、做一名好院长、当一个好医生的梦想,使我有可能借这所医院实现博爱、济世的抱负。”谈到创办医院的初衷,刘晓程这样说,“据保守估计,全国有400万心血管病人需要
开刀。但由于各种原因——其中原因之一是多数病人承受不了高昂的费用——每年只有 4万病人能得到治疗。1987年我碰到一个心脏病非常严重的姑娘来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我问她,为什么不早来?姑娘从衣兜里哆哆嗦嗦掏出一张已经发黄的入院通知单,双手捧到我面前说:‘我 8年前就来了,开了入院单没有床位,大夫让我回家等通知,可我等了 8年也没等到通知。’那张已经被时光磨损出破洞毛边的入院单上赫然写着‘1979年 4月23日’的日期。一个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怎么能等得了8年?她的心脏已经无法接受手术了,等待她的只能是死亡。这个震撼人心的一幕那时经常在我面前上演。”
    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后,刘晓程就梦想有一天在中国的土地上创建一所世界一流的心血管病医院,让国人也享受世界一流的医疗服务。然而,岁月沧桑,花开花落,梦想一直还是梦想,转眼年过半百,但他心中的梦想并未因时光的流逝而泯灭。他先后在北京、黑龙江开始他的心血管病事业。辞官以后,他决心要实现这个梦。他很快就遇到了知音,天津市委、市政府、天津开发区管委会的几位领导全力支持他提出的宏大构想———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一座世界一流的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吴仪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发来贺电对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和运营表示了赞赏,她勉励医院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以及全体医务人员勇于实践,加强管理,真正按照新的运行机制把医院办好,为公有制医院的改革创造出新的经验……
    换句话说,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的成功关系到全国为数众多的公有制医院是否也能顺着这条通路走下去。
    “这座设有 600张病床,集医疗、教学、科研与康复四位一体的心血管病医院,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监测、治疗仪器,汇集了国内心血管行业的顶尖专家。所有病房都配有多功能床、小型薄屏彩电、卫生间、纯净水、中央空调等等。这是一个政府投资的非营利性公立医院,但我保证没有一个医疗人员敢收红包,所有的费用都是透明,而且尽量保持低价。这样的医院,如果有必要,我还会建第二家、第三家。”刘晓程这样说。(文/蔡斋  相关图片来自本刊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