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张学友:再回故里

    7月1日,香港回归10周年,在举国欢庆的历史性纪念日,“张学友好久不见”内地巡演尤具意义。7月29日,张学友巡演即至滨海新区,在泰达足球场,与塘沽、与大沽割舍不断的血脉渊源让家乡歌迷对这位香港歌手深情独钟……

潮音寺旁的寻根之旅
    张学友,一个内地人颇为熟悉的名字,他的《吻别》与《情网》,他的《饿狼传说》与《雪狼湖》……近十几年来,这位香港歌手的歌声唱遍了祖国的天南地北,他的歌迷广布于不同年龄与不同层次,60后、70后、80后、90后,不同年代的人们从他的同一首歌里体味着各自的人生感受,他是他们共同喜爱的歌手之一,他被喻为“歌坛长青树”。
    7月1日,香港回归10周年,在举国欢庆的历史性纪念日,“张学友好久不见”内地巡演尤具意义。7月29日,张学友巡演即至滨海新区,在泰达足球场,与塘沽、与大沽割舍不断的血脉渊源让家乡歌迷对这位香港歌手深情独钟,他是天津塘沽的后代,他的祖辈曾生活劳作在沽口大地之上,他的生命里搏动着海河的血脉,这,成为学友心心念念的“家乡情结”。
    河水汤汤、蜿蜒东流,在海河入海口南岸,有一片总面积近140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2万多勤劳质朴的当地人终年傍河而居,直至今日,120条渔船依然日日奔波于海河之上。大沽地区——这片因潮音寺才引人注意的土地,与塘沽核心地一水之隔,却因此完好留存了昔日的淳朴民风。在阳光下,黄泥草根的土坯房散发出浑厚温暖的气息,在河水旁,苍翠葱绿的高杆芦苇随摆渡波浪婀娜摇曳,走在坑洼不平的土道上,走在空气腥湿的河岸边,闲聊、沉默、炊烟、狗吠……不管世事如何流转,时间仿佛于此凝止。
    70多年前,张学友的父亲就出生在这里,生活在如今蜚声京津之地的潮音寺附近,一个叫作西沽牌坊后街的地方。2002年,张学友首次到津开个人演唱会,他心情激动地踏上祖籍所在地,带着年迈老父的嘱托,完就寻根之旅,那一天,家乡父老万余人早早迎候在潮音寺门前;那一天,塘沽区领导把分装着家乡泥土和海河水的礼盒郑重交到学友手中,并委托他带给其父——那位半个多世纪飘泊在外的塘沽游子。“在这里我代表曾在塘沽出生、长大的我的父亲向所有朋友们说一声感谢,把这一杯海河水和一捧故土带给我的父亲。他由于身体不太好,行动不是很方便,这次不能和我一起回到这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我父亲很惦念家乡的亲人。”在家乡父老的亲切注目下,张学友动情地说。
    在潮音寺观音大殿,张学友微闭双目、双手合十,香烟缭绕间虔诚叩首、久久跪拜……
    近5年之后的2007年2月16日,张学友的父亲——75岁的张作琪在香港因病去世,带着未竟的回乡夙愿长眠于千里之外的他乡。正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准备演出的张学友惊闻父亲病逝的消息,强忍悲痛完成演出,后回港在沙田宝福纪念馆为父亲低调举行出殡仪式。
    此后,一首写给父亲的歌《想和你去吹吹风》,被学友演绎得凄婉哀伤:
    想和你去吹吹风虽然你是不同时空
    还是可以迎着风随你说说心里的梦
    感情浮浮沉沉世事颠颠倒倒
    一颗心阴阴冷冷感动愈来愈少……

很幸福的“两庆合一”
    1961年,张学友出生在香港鲗鱼涌一间拥挤的房屋内,当年,其父张作琪被奶奶带离塘沽后,一路辗转到上海,解放后举家迁至香港,最终以海员为终身职业。在这个穷苦的海员之家,排行老二的张学友上有哥哥下有妹妹,父兄二人经常出海的日子里,作为家中惟一的男人,张学友从小便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高中毕业后,张学友在香港贸易发展局与国泰航空公司先后开始了朝九晚五的职员生涯。1984年,“全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隆重开幕,凭借一曲《大地恩情》,张学友一举夺魁,此后,签约宝丽金唱片公司,遂开始其辉煌的演艺事业。
    20世纪80年代,香港流行乐坛正值“两王一后”的全盛时期,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的耀眼光芒让初出茅庐的张学友每同台即黯然失色,起哄、嘘声、喝倒彩……消沉迷茫的张学友一度酗酒、生事……1987、1988、1989,张学友走过了最为颓废的3年。
    家人的支持与责难、朋友的鼓励与伤害、歌迷的留守与远离、公司的力捧与无视、上天的眷顾与厌弃……在起伏跌宕中,张学友感受着人生的大喜悦与大悲凉,终于化蛹为蝶,展翅而飞,成就绚烂瑰丽的梦想。及至一路走过,转头看时,方觉回味隽永深长。
    “有风吹过的地方,就有张学友的歌声”,如今,张学友的歌迷这样说。在20多年的演唱生涯中,张学友以炉火纯青的演唱技法,用打动人心的富于磁性的声音演绎着一首首经典之作,在他的音乐中,每一处悠扬旋律,都无不彰显其对人生的理解与对生命的感悟,它们化作一股极具穿透的力量,直抵人心。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张学友就首次到达内地,那时,香港还未回归、紫荆花还未开放,张学友无疑作为香港乐坛的标志出现在祖国大陆的舞台之上,而那时,香港乐人曾几度引发内地普通市民的无限倾慕啊!从一首邓丽君的《香港之夜》开始,香港乐人的头顶即笼罩了神秘的光环,如此引人遐思、引人向往…….
    香港——璀璨夺目的“东方之珠”,她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在每个大陆人心中留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结,作为亚洲最国际化都市之一,即便是自己的孩子,香港——依然令当年的国人难以平视啊!
    1881年,天津与香港即有海上直航,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津港间的城市联谊更加密切。大沽地区,这片傍依海河下游出海口的土地之上,多少人曾如学友父亲那样漂泊至港,又有多少人留守下来,一年年在期盼“港亲”的音讯中度过时日?香港回归,不过是令血脉更加流畅,世事更迭,这血脉又几时断过呢?
    “虽然早在香港回归之前,我的歌就先来到内地,还拥有了很多歌迷的支持。但回归之前,感觉内地没有那么亲近。回归后这10年,国家的发展,香港的发展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这对于演艺事业有很大的促进。国家发展了,大家才有时间、心情、财力去娱乐,我们的表演才更有人支持。总之,国家发展好对艺人是非常有利的。而且,这10年间也圆了我回家乡的愿望,这10年,我的收获很大!”张学友这样说。
3次巡演,张学友一次比一次更加走近家乡父老,2002年,站在亚洲最大的独塔斜拉———塘沽海河斜拉桥桥面之上,东临现代化的港口,西临崛起的现代化新城,他像个孩子似的激动地说:“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家乡!”而今,5年过去了,张学友说:“我非常期待7月29日与家乡父老的重逢,盼望天公作美,能给我和大家一个好天气。今年是香港回归10周年,是个举国同庆的日子,但今年对于我来说也是值得纪念的,20年前,我举办自己第1场演唱会。所以,作为20周年纪念,我决定再回内地做巡演。两庆合一,香港回归我也回家,很喜庆!很幸福!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