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塘沽海洋高新区:国家级海洋产业聚集区崛起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塘沽国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塘沽海洋高新区”)从最初的占地2.26平方公里到如今的规划面积57.79平方公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创新能力不断优化,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借助国家加大发展海洋产业的宏观外部环境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政策优势,塘沽海洋高新区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已取得多方面突破,先后被市政府、国家海洋局确定为“天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龙头企业不断聚集,发展体系日臻成熟。

  夯实基础稳步发展

  20年来,以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目标,塘沽海洋高新区坚持实行开放型经济战略,采取海洋产业与非海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举的方针,走出了一条滚动开发与成片开发相结合,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塘沽海洋高新区总体规划面积57.79平方公里,其中,25平方公里区域已基本开发完毕。从1992年至今,累计投入土地开发资金150亿元,使这一区域具备了供电、供热、供水、供气、排水、通讯等较完善的载体功能。目前,区内创新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等已建成投用。一大批中外投资企业陆续落户,外资企业分别来自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港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海洋高新区续建及新建项目共计36项,累计投资约600亿元,总建筑面积67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0亿元,税收130亿元。去年,塘沽海洋高新区实现增加值2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近50亿元,综合税收40亿元,同比增长均在25%以上。尤其是基础设施投入达到18亿元,几乎是建区以来基础设施投资的总和。

  以海为媒打造产业聚集区

  作为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区唯一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塘沽海洋高新区的海洋产业始终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并已成为区域的支柱产业。

  今年上半年,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预计完成90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年计划的56%,完成税收22亿元,同比增长19%,完成年计划的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年计划的50%。内联引资7.6亿元,同比增长13.5%;实际利用外资2675万美元,同比增长174%。在这里,形成了七大涉海产业板块,即以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为代表的海上油气开采服务业;以俊昊海洋工程为代表的海洋工程建筑业;以诺斯石油工具、海上电子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以中交博迈科船舶重工、新海船舶重工为代表的海洋船舶设计及制造业;以中海油服化学、中油渤星、恒信为代表的海洋化工业;以顺航海运、华海船务、中海国际货运为代表的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国本盐业、中盐制盐为代表的海洋盐业。这些产业板块,构筑起了塘沽海洋高新区海洋产业的基本框架。

  “十二五”期间,塘沽海洋高新区将继续把海洋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实施开放带动、特色建设、功能开发、联合多赢、人才引进等五大战略,坚持项目引进与科技开发相结合、总量扩张与产业升级相结合、体制创新与人才竞争相结合,以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为主导产业,集产学研、科工贸为一体全面发展。

  科学规划加快区域开发

  土地资源是海洋高新区的宝贵财富和优势所在。目前,塘沽海洋高新区仍有近30平方公里土地可供开发,这为未来发展预留了充足空间。在规划中,他们突出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走高新区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统一、高新区发展与生态容量相协调的道路。他们还充分考虑了高新区在滨海新区、塘沽的独特位置和功能定位,保持了整体风格与总体规划协调一致,避免了产业雷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情况出现,为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塘沽海洋高新区不断突出特色,在“海”字上大做文章,立足现有海洋产业基础,扩大规模,优先发展,加快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塘沽海洋高新区要把自身建设与全市发展海洋经济融为一体,形成海洋龙头产业发展链,不断提升现有企业的规模和水平。

  与此同时,塘沽海洋高新区还将进一步发展“区中区”、“园中园”的模式,建立健全一批开放式、企业化的实验室以及功能完备、条件优良、服务到位的创业中心和留学生创业园,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向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大对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专项基金,增强高新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