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天津船厂—大沽船坞的百年传承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是继福建马尾船政、上海江南船坞之后中国的第三所近代造修船厂,也是中国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和重要军火基地。现隶属于天津船厂。
    1880年,李鸿章上奏光绪帝在华北建造船坞获准。竣工后的大沽船坞可同时装配和修理六艘船舶,成为近代船舶修造重要基地。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后,“镇边”、“镇中”等多艘战舰都曾在大沽船坞维修。至1900年,船坞共修理大小舰船73艘。甲午海战后,大沽船坞成为中国北方唯一的海军舰船维修基地。
    此后,大沽船坞先后更名“平津修械厂大沽分厂”、“塘沽运输株式会社分社”、“天津浮船株式会社分社”。直至新中国成立,大沽船坞成为天津市船厂(原名天津市渔轮修造厂)。目前,大沽船坞中的甲坞仍在使用。现遗存有“甲”字船坞一座、轮机厂房旧址一座以及机床、马克沁机关枪等文物, 地下埋藏有“乙、丙、丁、戊”四座船坞。旧址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足迹和天津产业工人成长的历程以及塘沽地区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具有近代工业遗产和历史文物遗迹的双重意义。
    历经百年沧桑的大沽船坞,2010年将迎来130年周年纪念,作为宝贵的工业文化遗址,大沽船坞正在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海河下游工业遗产首个保护规划——大沽船坞保护总体规划已于日前完成。在湮没了120年后,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天津市船厂的前身曾经更名多次,从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开始,其间经过大沽渔轮厂的环节直到现在的称谓,这中间跨越了整整120多年历史。但无论怎么变迁,人们记忆中大沽船坞船舶起家的第一位置似乎永远不能撼动,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因为有了大沽船坞,才有了中国北方的造船业。
    由于注重大沽船坞的保护,天津市船厂的生产经营始终未对大沽船坞进行改造,错过了修造船业长达十几年的高速发展黄金期,尽管如此,提供小型船舶修造的业务却一直也没有停下来,2008年在全行业承担金融危机阵痛中,船厂依然有1000多万元的利税。这对于一个只有不到200名职工,却承担着众多退休职工包袱的企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现在,使用了100多年、中间只维修过一次的大坞,处处可以看到由于坞体破损而显出的龙钟老态,为了保留原样,只对坞体进行过材料的更新加固,其他均未做过改动。实际上,由于坞体规格的限制,许多船舶的修造都受到了影响。
    除了大沽船坞之外,另一个给天津船厂带来不确定因素的是去年才发现的海神庙遗址,这个存留年代更久远有着官办祭祀背景,曾经惊动历史上数位皇帝牵挂的遗址,更增加了船厂未来的扑朔迷离。
    在大沽船坞文物价值背后生存的天津市船厂,于中国造船业此后的千帆竞过中,在一个个超级造船企业不断问世的今天,作为天津造船业走过百年之旅的见证人,拥有着独特的话语权。天津造船业虽然发迹很早,但由于随后的战乱而放慢了造船业前行的脚步,以致徘徊停滞的局面竟然在20世纪这架磨盘前盘旋了数十年之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使这个产业得以恢复和发展。
    也许,回顾能为看清天津造船业的未来走向提供一次机会。在环渤海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在天津迎来滨海新区全面建设的当下,回顾大沽船坞,回顾天津造船业的百年沧桑,我们是否可以触摸到造船业在中国经济第三极——滨海新区发展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