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天津市山西商会—民间商会草根时代的终结者

    天津市山西商会原名“天津市经济发展促进会”,始建于1997年8月,由天津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毛昌五先生(昔阳)任名誉顾问,由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市政协副主席 黄炎智 先生(万荣)任首届会长,由原中共天津市委交通口岸工委书记王玉春先生(洪洞)任第二届会长。目前,由全国著名的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张世伦先生(晋城)任第三届会长,并于2004年11月起变更为天津市山西商会。
    天津山西商会由600余家在天津的晋籍民营企业组成,涉及的行业五花八门。会员结构的组成是在津的山西籍企业家、在津任职的各委办局机关的领导干部及对发展经济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或人才,集中了天津数十万山西人的精英和骨干。
    天津山西商会除了组织会员企业联合发展外,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组织会员企业与国内、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协调会员企业与中国蒙牛、中国电信、上海锦江等国内强势企业以及美国温特姆公司、新加坡城市发展CDL公司、美国惠普公司 (HP)、新加坡凯德置地(CATIPAL)等跨国公司合作,借势借力,使一批会员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天津山西商会的运作模式似乎不仅表现在一个异地商会的创新经验和能力上,更在于天津和山西,这两个在中国近代工商业进化史上无法绕过的地域正在凝聚着一种新的活力和希望。
    吕红旗不吸烟,不喝酒,唯一的嗜好就是每天五指着地做一百个俯卧撑,另外他还有一手绝活。他的两只眼球可以随意向任何方向运动,一只眼球静止,另一只眼球照样顾盼自如。这是他在会员聚会时的保留节目。
津、晋地缘互动
一个商会的今日平台与未来跳板

    从山西商会领导到一般会员,他们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研究热情和积极发挥,给人们留下了清晰的印象。
    张世伦坚信天津山西商会可以在津、晋两地的经济交流中发挥历史性的作用,而且可以在日后超越这个空间,在国内甚至国际商界留下全新的记录。
    张世伦的信念建立对中国经济风云际会的长期观察上。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从东南沿海开始完成了第一轮快速的规模发展,如今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和谐、高效率的发展成为中国第二个阶段的战略任务。和前一个阶段侧重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不同,第二个阶段更注重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社会公平和责任感。
    从振兴东北到中部崛起等一些战略布局来看,不单纯是国家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更是兼顾经济均衡、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
    在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势下,山西作为中部崛起的重点省区之一,天津作为环渤海经济和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势必将它们在历史上的彼此依赖的亲密关系演变为并肩开创新局的战略伙伴关系。
    以上宏观经济走势和津、晋两地的地缘互动,究竟能给一个普通的商人带来什么样的商机呢?
    一个国家要实现持续腾飞,是离不开能源相关资源供应的,就这个层面来看,山西作为资源大省,可以比作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而与山西彼此依存的天津则可以比作中国经济的“传送带”。对山西、天津多年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只要天津的港口看看那些连绵不绝的煤山,那些来往交织的船队,然后到天津和太原去看看那里的天空,嗅嗅那里的空气,回头再看看你的白衬衣变成什么颜色,你就不会怀疑了。
    你还会看到,这种贡献的背后,是沉重的代价。
    这种代价对山西和天津人来说是痛苦不堪的,然而对于一个商人,它却意味着无限的商机:津、晋经济将会在漫长的年月里修复它们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这将是新型环保及相关产业获得开阔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出身传媒界的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来自深圳市的山西省长于幼军已经反复传递出这样的信号,山西正在谋求经济试点省地位,期望在经济发展、环保、降低能耗,针对煤炭的限产整合等方面有所突破。而与此同时,天津则高举“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经济中心”这样的旗帜,凸显自己的统领优势。
    台湾工商巨子郭台铭近几年大规模投资山西,吕红旗在天津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他们嗅到了山西和天津爆发出来的商机,而在他们的前后左右,是中国登陆山西,抢滩天津的国内外工商企业。
    这一盘棋子,眼看就要走活了。
    在地缘经济竞赛中,津、晋两地历来就不是楚河汉界的关系,今天,它们的关系则更加血脉贯通、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