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居民的未来生活
清晨,未来城市的居民在熟睡中醒来,他具有新移民的诸多特征:年轻、高知——事实上,每100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中,就有超过50人具有中高级职称。
由于住宅采用了自然通风设计,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夜晚也可以不开空调。到了冬天,地源热泵把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用于采暖;在夏季有需要的时候,室内的热量也会被“取”出释放到土壤中,并且常年能保证地下温度的均衡。
事实上,地源热泵空调没有燃烧过程,无污染排放、无外挂机、无热岛效应、无噪音。
洗漱的热水来自楼顶的太阳能设施,大厦在建造时就把它们纳入一体化设计。水龙头可以在多种模式间切换:洗脸时用“花洒”,大大节约用水;吃完早饭刷碗时,再用强劲的“水柱”冲洗。
这里将兴建各类雨水收集、中水回用、海水淡化设施。超过50%的用水来自这些非传统水源。
出门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把前一天的垃圾收好扔进垃圾管道。在地下,默默运行着气力垃圾处理系统。风机运行产生真空负压,使垃圾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经管道被抽运至收集站。
六成以上的垃圾将被回收利用。这些废物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再用于城市的福利设施建设。
他骑着一辆便携式自行车出发,沿着专门的慢行道路去往办公室。
办公室并不遥远,只相隔2公里,那是一座专门研发节水产品的企业。在建设早期,它满足这座新城市的需求,现在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节水产品研发中心,向全世界出售节水专利和产品。环保产品也是整个城市的支柱产业。
整个写字楼20%以上的能源消耗来自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工作时,低楼层的人们更愿意打开窗户,因为一年中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气超过310天。而且由于只拥有少量汽车,街道上噪音和尾气的排放量都很低。
工作间歇,他接到了“邻里中心”的电话。这个社区管理机构通知他,周末将召开居民大会,表决出售楼梯广告所得资金的使用方法。
下午他去了城市另一端的轻轨车站。一路上,到处都是绿色。由于整个城市都是从盐碱地上建设起来的,芦荟这样的耐盐植物占多数。他又接到一个电话,刚毕业的弟弟要来这里上班,询问办理公屋居住的手续——生态城有20%以上的公屋专门提供给低收入者。
根据政府刚公布的数字,整个城市的人均寿命已在全国排到了第一,他正考虑把父母接来。虽然房价没有下降,但这里住宅的价格要低于天津市区。
他从轻轨站上车,然后在天津转坐城际列车,1小时后到达北京,与合作伙伴讨论了新项目。下午4点多,他又回到了生态城。
吃过晚饭,他先去了社区的体育中心打篮球。在这里,每个居住区,步行500米范围内都有免费文体设施,步行可以到达的商业服务设施,也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忙碌了一天,当他躺在床上时,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星。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生态城
这是中新天津生态城未来生活的一幕,而且并不遥远。
“生态城市”是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的概念。从那时起到现在,全世界具有远大理想的科学家、政治家,都在致力于创造这样一个未来世界的样板。
在巴西,“生态城”叫做库里蒂巴,它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人均绿地面积581平方米,是联合国推荐数的4倍;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将建设世界第一座不使用一滴石油、绝对零排放的绿色城市。
虽然全国各地多有提出“生态城”的口号,但只有天津的这座生态城被冠上了“中国”字头。
它是两个国家对于未来的憧憬和试验:本土狭小的岛国新加坡,想在这里建设一座面向未来的宜居园区。而中国人则希望,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城市模式的转变,树立一个样板。
“中国的生态城不能脱离国情。”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蔺雪峰说道。
为了建造阿布扎比的“太阳城”,阿联酋政府早在2006年就用2.5亿美元建立基金,专门研发太阳能技术。石油之国以一种异常强势的方式打造自己的“生态城”。这对于期望得到复制经验的中国来讲,显然并不合适。
但像库里蒂巴那样主要通过绿化来实现“生态”,起点又显得太低。
“它要使用诸多的环保先进技术,还要让居住者能够接受。”蔺雪峰说,这座城市既须体现“未来”,又不能是空中楼阁。(整理/任奕欧)